老张近期体检查出了糖尿病,为了配合治疗,老张踏上了持续服用降糖药的道路。由于刚接触糖尿病,老张心里还是有很多担忧,比如生活上应该注意什么,吃药吃多少比较好。他都会和身边的朋友一起讨论。 某天,老张在糖友群看到这样一条信息,“二甲双胍每天mg,降糖效果最佳!”可医生当时嘱咐的服药标准是mg,结合自己服药后降糖效果不佳,老张便擅自做主,开始尝试每天服mg。 每天mg的剂量,确实获得了显著的降糖效果。可没过几天,老张就觉得头晕目眩、浑身无力。尤其是服用降糖药之后,身体的不适感越发明显。带着疑问,医院。 医生了解情况后表示,针对糖尿病人来说,二甲双胍的最佳降糖剂量确实是mg每天。但由于老张刚开始服药没多久,身体各方面还在适应药效,所以需要从mg吃起。 这下老张明白了,不是自己没吃对药,也不是当初医生给的服用方法不对,而是服药节奏没掌握好。 提起二甲双胍,糖尿病患者一定不陌生。但对于该药物的服用方式,大家的习惯却各有不同。糖尿病作为一种病程长、病情复杂的慢性病,需要持续服药才能有效控制,在服药过程中,掌握正确方法和最佳剂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最佳降糖剂量为mg? 市面上的降糖类药物根据机制可分为很多种类型。比如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达到降糖效果的磺脲类药品(格列本脲、那格列奈等);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肝糖原输出的格列酮类药物(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以及通过延迟碳水吸收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二甲双胍作为主流降糖药,自然具备特别之处。该类药物可通过4种途径实现降糖。服药后,药物成分会作用于肝脏、肌肉、脂肪,减少肝糖原输出,提高对葡萄糖的获取和利用。同时改善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情况,减少糖分摄取,最后通过蛋白激酶通路,改善整体代谢。因此,二甲双胍会成为主流降糖药,有一定道理。 由于降糖作用更全面,所以在患者当中,该药物广受好评。只不过,大家的服药习惯不同,所展现出的药效也不一样。二甲双胍分为很多规格,单片剂量主要有mg、mg、mg三种,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不同,需要的服药剂量自然存在差异。 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与服用剂量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服药剂量越大,降糖效果越好。考虑到患者身体承受能力有限,以及患者想要实现良好降糖效果的需求。临床上一般认为,每天mg的剂量比较符合需要。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刚开始服用二甲双胍,都是从低剂量开始,也就是mg到mg。这个时候患者会发现,整体的降糖效果并不理想,以至于对二甲双胍的疗效产生质疑。实际上,这是服药过渡期的正常表现,随着服药剂量逐渐增加至每天mg,降糖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医学观察发现,mg二甲双胍可降低0.6%的糖化血红蛋白,而mg则可以降低2.0%。短时间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过快,往往会导致低血糖,让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因此,针对糖尿病患者,从低剂量开始服用二甲双胍,逐渐过渡到最佳剂量,能大幅度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同时确保其降糖效果。 二、除了服药剂量,还需注意这些! 二甲双胍虽然对于糖尿病患者,能提供良好的降糖效果,可针对糖尿病的治疗,却是一场持久战。这就意味着,服用二甲双胍的持续时间会很长。因此,在服药期间,除了掌握正确的剂量外,还需要注意其他问题,这样才能避免身体受到损伤,同时实现有效降糖。 1、初期不要过分注重药效 前面我们提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刚开始以低剂量服用二甲双胍时,都会觉得药效不佳。再加上这类患者普遍刚确诊不久,服药时间有限,药效不佳往往会给心理上造成一些压力,继而使患者出现随意增加剂量的举动。 糖尿病不是一天形成的,想要病情得到控制,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按时按量服药,非常关键。如果盲目增加服药剂量,不仅会造成低血糖的问题,还有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影响。这对于维护身体健康、控制血糖来说,都非常不利。 因此,建议各位糖友放平心态,尤其是对于一些刚确诊、刚开始吃药的患者,不要过分注重疗效。根据医嘱,从mg开始,循序渐进增加服药剂量,往往更符合降糖需求。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