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社保养老,退休了究竟能领多少钱
时间:2024/10/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国社保中的基本养老保险,主要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几大块。当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正在进行改革,最终要跟职工养老保险并轨;城镇居民养老和新农保也要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我们平时常说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模式,也就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来缴费,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基数来缴费。一般单位缴纳不超过20%,很多地方是19%,个人缴纳8%,其中单位缴纳的是进入统筹账户,个人缴纳的是进入个人账户。当然这个工资基数它有个最低限额和最高限额,最低是上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最高是%。那么大家最关心的,也就是养老金如何领取呢养老保险金的领取呢,要符合以下条件:1、首先要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目前是要求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当然将来还可能延迟退休年龄。2、再一个就是,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并且累计缴费时间满15年。那么养老保险金具体的领取标准又是怎样的呢?比如说,我交了15年社保,到退休后能领多少钱呢?其实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这里有一个养老金领取的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职工月平均工资+职工月平均工资x缴费基数)÷2x缴费年限x1%,也就是每满一年算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缴纳的全部养老金/计发月数。这个计发月数也是有规定的,比如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个月。当然,领完个月以后如果还活着,还是可以继续领的。看起来好像比较复杂啊,来来来给你举个例子:老王,年满60岁退休,退休前他的月平均工资是3元,刚好交了15年的社保,个人账户余额是元。假设去年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元,而且他当初在缴费的时候,选择的是80%作为缴费基数,那么他第一次领到的养老金是:(1)基础养老金:(+×0.8)÷2×15%=.8元(2)个人账户养老金:÷=.42元合计:.8元+.42元=.22元,相比退休前每月3元的工资,这个替代率是相当低的。影响退休后养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是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个人交的越多、交的时间越长,那么以后领取的养老金也越多。随着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升、退休年龄在提前、领取社保养老金年龄在滞后、养老医疗健康成本不断飞涨,我们会问自己,优雅养老到底靠什么?肯定不能考社保啊,因为它只是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整体替代率还是比较低的。想要有高品质的晚年生活,还是需要通过商业养老保险等途径进行补充。为什么要从年轻时开始考虑养老?1、中国人均寿命稳步提升,花费在增加“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这曾是很多人的奢望。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结束,中国进入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稳定年代,随着改革开发的施行,三年自然灾害的现象再也没有重现,随着医疗技术的改善,人类面对疾病的起死回生的能力在强化,中国人平均寿命显著提升,寿命的增长意味着低收入或者无收入的更长养老时间,以及更高的生活费、医疗费、看护费等。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年来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步延长,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6.34岁,比年提高1.51岁,而到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79岁。2、退休年龄前置领取后置,收入在减少根据国家相关法律,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性60周岁,女性50周岁,但是中国目前平均寿命近80岁。同时另一方面,职工领取社保养老金的前提条件在变难:1)缴纳养老保险的累计年限最少达到15年;2)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中国人退休后还有20-30年时间没有收入或者低收入,社保养老领取在后置,所以养老更需要未雨绸缪啊。3、社保养老是广覆盖低保障,不足以养老中国公共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三种制度类别,截至年末,中国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与人数超过8亿,养老保险总支出约占GDP的3.47%。中国的公共养老保险保障,以城镇职工的社保的目标替代率为59.2%为例,约为退休前工资的60%水平。不过,这还只是目标,实际的替代水平只有40-50%。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到:根据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如果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可以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而由于老年时身体健康变差、疾病发病率走高、意外风险系数同样增加,对养老、医疗、高龄看护等均有需求,养老成本急剧上升,加上社保本质是“广覆盖和低保障”,所以,仅依赖社保养老的风险很大。4、企业年金是大型国企福利,覆盖面太低中国的社会养老其实是三大支柱:社保、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其中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然而,目前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参与者仅有2多万人,更多是大型央企和国企员工,难以覆盖到中小企业职工以及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等新兴就业人员。相对于中国13亿人口,覆盖率太低。5、倒金字塔结构成为主流,养儿防老难家庭结构的变迁也给养老带来了更大的紧迫。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很多年,目前家庭结构已经由正金字塔向倒金字塔转变,加上近期放开的“二胎政策”,比如一对80后夫妻,可能要同时承担4个老人的赡养和2个孩子的成长。6、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缓慢,尚需时日多“商业养老保险具有终身领取,保证收益,长期锁定,精算平衡等优势,相比较于其他金融产品,能够有效的进行生命周期管理,为参保人抵御风险,有利于稳定参保人对未来预期和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应在第三支柱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副主席黄洪这样讲到。但他同样讲到:“近年来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水平较为滞后,深度、密度、资产总量严重不足,不能解决第一支柱基本养老的保障程度低、效率低的问题。”也就是说,目前商业保险的低覆盖率、低保额现状暂时还不能成为养老的主流,尽管这是方向和目标,还尚需时日。如何通过商业保险来养老?如何让养老时能够拥有更多的钱?说来说去就三个办法:能存钱、多赚钱、少花钱。从年轻开始,通过专业和勤奋不断持续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做好重大风险保障,投保终身具有现金价值或年金类的产品,保护赚的钱不因为风险付之东流。等自己老了以后,能够拿回比保费本金更多的资金,通过商业保险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养老安全感。这里,我们有3条用商业保险提供养老保障的办法和建议:1、能存钱,意外之喜第一个建议:投保具有高现金价值的终身保障型产品,保障和养老功能兼备。保险的策略当然是保障优先,保障类产品按保障时间可以分为一年期、定期或终身,因为一年期和定期产品是纯粹的保障型产品,具备价格低、保障杠杆率非常高的特点,所以现金价值非常低,不具备养老功能。但对于终身型产品,尽管也被称为“消费型保障产品”并具备非常高的性价比,但都还是会有现金价值的,并且在一定的时候后,现金价值会超越累计所交保费,如果可以选择退保,可以拿回现金价值,从而具备养老功能。终身重疾险、终身寿险和终身意外险这些现金价值很高。假设30岁男性分别投保50万保额的终身重疾险、终身寿险和终身意外险,且均为20年缴费,所交保费和不同年龄现金价值的演示情况如下图:从上图看出,这些产品,在年轻时提供高额保障,在70岁左右,现金价值均超过所交累计保费,寿命越长,现金价值越高。如果投保人选择退保,从而具备养老功能,这也算意外之喜。2、能赚钱,未雨绸缪第二个建议是:年轻时投保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终身年金是首选。某天,我听到我们公司的精算师们在讨论什么的产品在当下风险是最大的?什么产品是再保险公司也担心会亏损的?答案不是意外险、寿险和医疗险,居然是终身年金!终身年金是投保满5年后,每年/每月领取固定的金额,直到身故,特点是“缴的越早,活的越久,领取的时间越长,领取的总额就越高”。对于保障型产品,我们建议缴费期越长越好,因为保障的杠杆率是最高的,但是对于终身年金,我们建议缴费期越短越好,这样更多的资金有更长的投资期限和回报。以30岁男性为例,每个月投保元的,连续缴费20年。第六年(从35岁)开始,每个月领回.8元,一直领取到终身。假设他90岁身故,则总共缴费:元,总领取:.6元。如果将每月生存金进行累计生息,则总领取金额会远远高于81万。是目前市场定价利率最高,也是市场上性价比最高的终身年金险。3、少花钱,以小博大第三个建议是:购买老年重疾、百万医疗和防癌险,以小搏大抵御高费用。随着老年人年龄变大和体质变差,重疾和意外导致住院发生高费用的概率越来越高,如果可以通过购买低价格和高保障的老年医疗和重疾产品,就可以更好“少花钱”,这是止损。投保时年龄高时,只有三款产品可以考虑:1、终身重大疾病保险的保费会比较贵,最高投保年龄到75岁,但保额一般最高在10万左右;2、如果觉得10万保额不足以覆盖老年重疾费用,则那时购买百万医疗险(65岁)和百万防癌险(70岁)就是必要。老年重大疾病产品特点是确诊即付,以孝亲宝老年防癌险为例,投保年龄45-75周岁,保额10万元,保障20年,缴费20年为例,55岁人投保的年保费为元。而对于医疗险,我们也有两种医疗险可供选择(均为市面性价比之最)一种是:不管是疾病还是意外原因,只要是住院就会赔付,投保年龄0-60周岁,30岁有社保的男性投保为例,年保费为元左右。(就算是和尊享e生做对比,都丝毫不逊色!)一种是:万一癌症住院时即可启动治疗,事后报销费用,投保年龄0-70周岁,且三高、糖尿病都可以投保,无论有无社保,30岁投保只需要元,而55岁人投保,只需要元。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
http://www.nesdel.com/jbbj/140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