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也分好坏如何正确认识它一文讲透胆

时间:2024/7/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白癜风怎么治疗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828/4687762.html
来自网络

根据全球顶级科学期刊《Nature》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当前每年全球约万人死于高胆固醇血症,其中有一半来自中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中国的高胆固醇人群数量增长非常明显。年,中国还是全球胆固醇水平最低的国家,而4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高胆固醇人群高达2亿人。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糖尿病患病率为11.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8.2%。

一、什么是胆固醇

来自网络

胆固醇是脂质的组成成分之一,属于类固醇化合物。动物体内最丰富的类固醇化合物是胆固醇,植物不含胆固醇而含植物固醇。

胆固醇一般是指总胆固醇,是人体血液里面胆固醇的总和,它包括低密度胆固醇和高密度胆固醇,总胆固醇偏高有可能是高密度胆固醇偏高,也有可能是低密度胆固醇偏高,这个是要仔细鉴定的,高密度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胆固醇的正常值是小于5.17mmol/l

胆固醇有游离胆固醇,亦称非酯化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两种形式,广泛分布于各组织,约1/4分布在脑及神经组织,约占脑组织2%。肾上腺、卵巢等类固醇激素分泌腺,胆固醇含量达1%~5%。肝、肾、肠等内脏及皮肤、脂肪组织,胆固醇含量约为每g组织~mg,以肝最多。肌组织含量约为每g组织~mg。

二、胆固醇的利与弊

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胆固醇升高”或者日常生活听到胆固醇就害怕,避恐不及,有它就不健康。

(一)胆固醇的作用

1.形成胆酸

胆汁产于肝脏而储存于胆囊内,经释放进入小肠与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胆汁的功能是将大颗粒的脂肪变成小颗粒,使其易于与小肠中的酶作用。在小肠尾部,85%~95%的胆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脏重新吸收胆酸使之不断循环,剩余的胆汁(5%~15%)随粪便排出体外。肝脏需产生新的胆酸来弥补这5%~15%的损失,此时就需要胆固醇。

2.构成细胞膜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膜包围在人体每一细胞外,胆固醇为它的基本组成成分,占质膜脂类的20%以上。有人曾发现给动物喂食缺乏胆固醇的食物,结果这些动物的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引起细胞的破裂。研究表明,温度高时,胆固醇能阻止双分子层的无序化;温度低时又可干扰其有序化,阻止液晶的形成,保持其流动性。因此,可以想象要是没有胆固醇,细胞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将终止。

3.合成激素

激素是协调多细胞机体中不同细胞代谢作用的化学信使,参与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和矿物质等的代谢,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和性腺所释放的各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都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质就是胆固醇。

(二)胆固醇缺乏或者过量的危害

1.胆固醇过低

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往往会导致皮质激素合成减少,从而导致应激能力减弱,免疫力减弱,使正常的抗病能力减弱;或者导致性激素合成减少,影响正常性功能,均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2.胆固醇过量

胆固醇高主要的危害是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是激素细胞膜合成的原料,健康人群胆固醇含量正常,如果胆固醇过高就会跑到血管内皮下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长斑块,斑块可以让血管狭窄,斑块破裂可以造成局部的血栓形成,让血管完全堵塞,带来了急性的心梗、脑梗。

来自网络

三、胆固醇的合成与去路

(一)胆固醇的合成

来自网路

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胆固醇,每天合成量为1g左右。肝是主要合成器官,占自身合成胆固醇的70%~80%,其次是小肠,合成10%。胆固醇合成酶系存在于细胞质及光面内质网膜。

人体当中的胆固醇有两个形成渠道,第1个是凭借自身合成,第2个是从食物当中获取,其中食物中获取的胆固醇占比并不是很大,大约是在20%~40%之间,虽然占比不大,但是如果不忌口,经常吃高胆固醇的食物,也会使体内的胆固醇含量超标。

胆固醇合成受HMG-CoA还原酶调节:

1.HMG-CoA还原酶活性具有与胆固醇合成相同的昼夜节律性

2.HMG-CoA原受别构调节、化学修饰调节和酶含量调节

3.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增加,会抑制HMGC酶转录,酶蛋白合成减少,活性降低。

4.餐食状态影响胆固醇合成

饥饿或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胆固醇。相反,摄取高糖、高饱和脂肪膳食,肝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乙酰CoAATPNADPH充足,胆固醇合成增加。

5.胆固醇合成受激素调节

胰岛素及甲状腺素能诱导肝细胞HMG-CoA还原酶合成,增加胆固醇合成。甲状腺素还能促进胆固醇在肝转变为胆汁酸,所以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血清胆固醇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能通过化学修饰调节使HMG-CoA还原酶磷酸化失活,抑制胆固醇合成。皮质醇能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胆固醇合成。

(二)胆固醇的去路

来自网络

在肝被转化成胆汁酸是胆固醇在体内代谢的主要去路。正常人每天约合成1~1.5g胆固醇,其中2/5(0.4~0.6g)在肝被转化为胆汁酸,随胆汁排出。游离胆固醇也可随胆汁排出。胆固醇是肾上腺皮质、睾丸、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胆固醇可在皮肤被氧化为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

四、如何改善高胆固醇

(一)减少胆固醇的来源

年美国膳食建议,取消了每日mg胆固醇上限要求,之前要求每人每天胆固醇摄入不得超过mg,也就是一个鸡蛋黄。后来因为认识到即使一点胆固醇食物不吃,也不能保证血脂正常,甚至还会出现别的问题,于是把这条建议修改了。但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放开肚皮吃了?当然不是,健康合理全面营养的饮食有利于血脂代谢。

1.限制食物性胆固醇的摄入

虽然体内的胆固醇不全来自食物,但是限制胆固醇的摄入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所必需的。

食物中含胆固醇丰富的是鸡蛋黄、蟹黄和各种动物内脏,这些食物应尽量少吃。如一个蛋黄含胆固醇约~mg,这就是每天胆固醇摄入的最高量。考虑到吸收率,一天不要超过3个,尽量选择水煮蛋。

2.限制脂肪的摄入,优先吃多不饱和脂肪酸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年修订版)》提醒,高胆固醇血症者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7%,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小于总能量的1%。对于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体内代谢为主。但动物内脏、奶油、肥肉、腌制食品、商业化的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糕点等也往往含有较多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足够的研究已经告诉我们,大量摄入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引起血液中“坏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从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每日烹调油应少于30g。脂肪摄入应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鱼油、植物油。菜肴以蒸、煮和凉拌为主,炒菜少放油,尽量不煎、炸食品,少吃人造奶油食物。

3.限制总热量的摄入、控制体重

如果对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不加限制,即使脂肪摄入较少,体内过剩的能量也可以转化为脂肪。维持健康体重,有利于血脂控制。

4.戒烟限酒

吸烟能抑制脂蛋白脂酶(人体内一种参与脂蛋白代谢的重要的酶)的活性,使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还能破坏内皮细胞的功能,引起动脉痉挛等。所以对于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危害很大,还是强调必须戒烟。

(二)增加胆固醇的排出

1.补充维生素C

高密度脂蛋白把胆固醇运输到肝脏进行羟化,变成胆酸,这就需要维生素C的酶参与,然后随着胆汁进入肠腔,进入肠腔的胆酸、胆盐。而合成高密度脂蛋白的时候需要镁、B族、多不饱和脂肪酸。

2.增加膳食纤维

对于高胆固醇血脂的人来说,95%重吸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要抑制它,通过膳食纤维,它可以包裹,粘附,水溶性膳食纤维吸水以后,黏性增大,可以吸附;而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壁蠕动,加速往大肠走,就不被重吸收了。

大多数的「降胆固醇食物」,也都是通过膳食纤维来起作用,比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和坚果等等。不过坚果中除了膳食纤维,往往还含有相当多的油,虽然这些植物油代替饱和脂肪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但它们本身热量很高,又不利于控制体重,所以一般推荐也不要吃太多,每天一把足矣。

3.多食用植物固醇

植物固醇在分子结构上与胆固醇很类似,但不会产生胆固醇的生理影响。在饮食中,它们会走胆固醇的路,让胆固醇无路可走,使得胆固醇只好跟着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目前的临床试验显示,如果每天摄入两三克植物固醇,血浆胆固醇含量能降低10%左右。据测定,所有植物性食物都含有植物固醇,但含量较高的是植物油类、豆类、坚果类等。

4.增加钙、镁

利用胆汁酸钙、溶解度低,就可以减少胆汁酸根吸收。

5.低中强度的重复性有氧运动

体育活动可以消耗人体的热量和脂肪,降低甘油三酯,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最后,想要降低体内坏胆固醇的含量,可以参考上文提到的方法,做好这些对于稳定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是非常有帮助的。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不管体内胆固醇是过高还是过低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出现这些情况,及时管理,定期体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esdel.com/jbbj/13577.html
------分隔线----------------------------